金秋的嵩明县东村社区,充满丰盈的味道。植被茂盛,山里雾气弥漫,携带着满满的氧离子,一批批“数字游民”的到来海通富配资,让这片热土更加活力无限。
(东村社区一隅,拍摄时间:2025年9月21日,拍摄:潘祎)
(位于东村社区的嵩明村播小院,拍摄时间:2025年9月21日,拍摄:潘祎)
嵩明融媒首部微短剧“年薪百万,我回东村开民宿”的镜头里,清新古朴的乡村风光,绿意盎然的自然美景,透露着的浓浓乡愁引得游客、村民纷纷加入群演。抖音创作团队“滇农疯产队”来到东村近2个月,已创作20余条短视频,新运营的抖音号浏览量达到1.2亿,粉丝量超19万。
(嵩明融媒短剧剧照海通富配资,嵩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“这里每一处都可以是工作室,每一处都是天然取景地,环境安静清新,是创作、拍摄的绝好地方。” “滇农疯产队”主创人员高翔说。“我们很有信心能在东村拍出更多的精彩作品。”目前,“滇农疯产队”创作团队已经在东村租下一栋小院,开启了在东村的生活和创作。起居、做饭、遛狗,在村子里的小生活,成为他们拍摄的灵感源泉、创作素材。
(“滇农疯产队”在东村拍摄短视频,拍摄时间:2025年9月21日,拍摄:潘祎)
(正在为村播小院学员教授卖品讲解,拍摄时间:2025年9月21日,拍摄:潘祎)
“如何成为‘新农人’?”“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电商新农人。”刚揭牌的嵩明村播小院里,首期84名“嵩盟同心”村播人才学员正在进行为期3天的授课,学员中有在校大学生,还有各行各业对直播行业感兴趣的“素人”。嵩明村播小院作为昆明市启动的第6个青年创业兴乡行动实践基地点,正是看中东村资源禀赋,村播(云南)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立新说:“东村的田间、地头都是自带滤镜的直播间,孵化出的优秀直播带货人才,将持续享有扶持政策,助推本地的文旅产品、农特产品出圈。”
嵩明村播小院设有选品间、直播体验间、文化沙龙空间和工作区,是一个集“村播”人才培育、农特产品展销、文旅推介、乡村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。在采用“理论+实战+扶持”培育路径,孵化直播带货人才的同时,还能够整合外来“流量”,让电商直播赋能乡村振兴。
“滇农疯产队”团队与嵩明村播小院共享办公区域、直播间,之后的带货产品也在此展示、出售。坐落于东村入村口,主营野生蘑菇、喜洲粑粑、银杏叶、蓝花楹,以及东村元素等陶艺文创作品的泥嚎陶艺馆,平日里,“村播”们可以为之带货并提升直播技能;订单多的时候,村民们便加入到捏陶工作中,增加一份收入。
(位于东村社区的泥嚎陶艺馆,拍摄时间:2025年9月21日,拍摄:潘祎)
这些“数字游民”来到东村海通富配资,各个团队、项目在这里交融交汇,共享平台、渠道、基地等资源,把“线上流量”变成“经济流量”,为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此前因“红色文化”“绿色生态”而“出圈”的东村,如今正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,焕发出新的光彩。(嵩明县融媒体中心 潘祎 苏应娜)
五五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